职业经理人门户网站,打造专业的商务信息分享平台 手机版
erweima.png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
jingliren_tougao@163.com

喻国庆:厂商一体化的渠道变革 王先琳:企业变革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专家观点
发布时间: 2019-08-14 16:45
喻国庆:厂商一体化的渠道变革中国快销品的渠道发展多姿多彩,常见的形式有厂家自建渠道直供终端;全国经销商代理制;省级代理制;市级代理制等等。

做品牌的厂家早期没有自己的队伍,都必须依靠各地的经销商,经销商占据一个省或数个城市。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大经销商阶段,随着市场的深入,产品线的增多,厂家往往将区域划小,这个时期我们称之为小商阶段。大商阶段的主要优点是市场切入快,缺点是渠道的开发不够深入。小商阶段的优点是终端下沉,缺点是管理成本加大、效率减速。

面对这种情况是加大投入对小商模式进行精耕细作还是回归大商模式?许多快消品和手机等行业都是死在精耕细作的小商模式中,这也成了许多品牌的魔咒,为什么?因为超出管理能力的市场扩张、终端下沉是一厢情愿的理想。说起市场看似简单,但却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比如企业文化、人员素质、品牌影响力、产品价值创新、资金实力。。。。。

只要有一方面能力更不上就会出现危机。随着渠道的下沉,渠道种类增多,终端网店数量迅速增加,犹如在大海航行,风高浪急、险象环生。掌控难度可想而之,的那么简单的回







归大商模式吗?也不行,简单的回归大商经销的渠道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倒退。

许多公司在市场市场扩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如此的烦恼,便和大商一起进行了渠道变革。将自己的办事处业务人员和促销人员划归大经销商管理,这样便减少了人员费用和劳资风险,而经销商则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用厂家划归过来的业务人员,厂家在原来的办事处只留下一名业务员,省级经理只配备一名业务助理。实现了所谓的“厂商分工、营销分离”。这种看似理想的渠道层级上移、回归大商,厂家是甩掉了包袱。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使厂家更加烦恼:市场话语权交给了经销商,厂家业务人员无所事事、新产品推不动、窜货乱价加剧等等,这都是厂家撤销办事处,降低了对市场控制的恶果。怎么办?

我们回归到本源看问题,渠道的下沉和上移本来无所谓对错,都有成功的先例,重要的是看我们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控制能力。市场扩张渠道下沉,就必须具备产品线丰富、利润空间高、管理流程清晰,品牌影响力大等条件,否则就会崩盘。渠道上移也不能简单的一股脑的将所有问题都甩给经销商,这种盲目的“减负”方式是企业丧师失地的开始。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正确的理解和操作,“厂商分工、营销分离”。营销从大的职能上分,可分为“营”和“销”。厂商分工、营销分离。是将本品牌整个营销链上的所有职能都

例出来,然后进行厂商分工。厂家主“营”、商家主“销”。

“营”包括:营销计划、产品线开发、品牌推广、竞品调研、窜货管理等。“销”主要的工作是:渠道开发、终端网店开拓、物流配送等。

如果机械将“营”和“销”进行分离,就会出现营销管理上的“真空带”比如,促销落地、产品培训等等。

所以厂商一体化的渠道变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不同,建立以省或者市为单位的营销管理平台,厂家充实“营”的队伍,队伍精干高效。主要是通过顾问式营销的方式对对市场进行管控,主要工作包括:市场规划、价格管理、品牌落地、新产品推广;而从“销”的具体业务上脱离出来。经销商的队伍除了做好“销”的工作之外还要肩负,品牌在终端落地的工作。这样就形成了“营”和“销”的辩证统一。厂家即不会队伍无限制的膨胀而带来管理成本的无限增长,同时又不失去对市场上的掌控权。









喻国庆,实力派营销专家,曾就职于三株药业、可口可乐、中国科键、创维移动等知名企业。有20年的营销经验,15年营销高管任职经历,管理过500
人的营销队伍。对营销体系建设、优质渠道打造、经销商管理、品牌建设与传播等放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来源:中国培训网
王先琳:企业变革要注意的问题企业发展靠不断变革。而企业领导者大都承认动员工作在企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但许多企业很难激发员工的热情,或难以使员工热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企业高管在获悉重大创意后,往往十分兴奋,进而埋头于制定具体的措施和设立相应的工作组,他们错误地认为,首席执行官的一次演讲就能够动员起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然而,只有员工在清楚地了解了行动方向,并知道自己如何朝着整体目标迈进时,他们的热情才会迅速升温。同理,如果员工面临的转型工作在先后次序上有太多的冲突,他们将变得手足无措。显然,仅仅是动员或激发热情还不够,企业还必须恰当地进行沟通。



企业变革中负面的能量,比如冷嘲热讽和妨碍转型的行为,也不可忽视,这在转型的初期阶段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驱除负面能量:如解雇或改变具有负面能量的员工,确保取得一些立竿见影的成效,消除官僚作风带来的毫无必要而又令人讨厌的行径,以及强调公平流程的重要性。最成功的领导者往往会运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机制来作为激励因素,以动员员工并保持大家的热情,而不仅仅是选择那些反映自己偏好的手段。有些领导者喜欢通过正式的制度和流程让员工参与到各项措施中来。有些则倾向于采用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单项举措。企业要实现成功转型,就必须综合运用这两种方式。



对于目前必须进行防御型转型的企业领导者而言,有两项研究结果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在所有成功的转型中,无论转型属于何种类型,所用的策略几乎都一样;而在失败的防御型转型中,则很少采用这些策略。这些策略可按照四种众所周知的转型设计主题加以组织:远景、领导力、流程和活力。当然,仅仅只是采用这些策略还不够,变革战役的另一半在于如何很好地执行这些策略。更有趣的是,无论企业所处的环境如何,企业运用的这类策略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制定明确的拓展性目标,是推动企业成功转型的最重要的一项策略。事实上,有太多的转型活动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目标而失败的。其他每一项策略都会增加成功的几率。



有些企业之所以会转型失败,是因为那些出于防御目的而实施变革计划的企业,不仅要依靠经过验证的策略,还要能应对那些往往无最佳实践可供借鉴的情况。即使员工、投资者及其他各方都希望并真心欢迎这类企业进行一场根本性变革,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将企业引向相反的方向。只有企业领导者对公司面临的问题做到开诚布公,才能实现真正的变革。有些企业之所以秘密行事,往往是因为害怕变革失败,或不敢面对员工,抑或是担心负面新闻会令问题进一步恶化。然而,秘密行事往往会因为让一线员工无法参与或无法产生热情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许多企业由于过度关注于应对眼前的危机,而未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为企业转型制定有利于实现最佳效果的长期规划,这可能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些企业往往接连执行一个又一个短期成本削减方案,而没有制定或传达一个明确的拓展性远景目标。一些出于防御目的而进行转型的企业不仅成功避开了上述误区,还找到了许多方法来综合运用上述有助于成功转型的大部分或全部策略,使企业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当下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用和市场危机。许多企业步履维艰,有的是现金不足,有的是销售额急剧下降,有的甚至连近期的前景都难以预测。但是,变革可以使陷入困境的企业可以绝处逢生,即使时间有限,也能出现奇迹。这里没有捷径可言,如果沟通工作不到位,或是专注于小幅的短期调整,最终只会令问题更加恶化。



综上所述,企业在变革中必须注意上述问题,尤其重要的是企业高层领导必须制定清晰的目标,使企业直面现实;描绘明确而鼓舞人心的变革路线,并设立宏大的目标和简单明确的里程碑;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与企业全体员工的沟通,使其积极参与到转型工作中来。单独的任何一种策略都不能带来成功;每家企业都必须找到适当的策略组合,并成功执行所有策略。即使在最糟糕的境况下,这样做也能显著提高企业成功转型的几率,才是真正的成功转型之道。